"福特号"航母的电磁弹射器发出刺耳的嗡鸣,一架F-35C战机被猛地弹射升空。甲板上的机械师擦了把汗,这已经是今天第七次弹射了,每次那玩意儿启动,他都觉得心脏要蹦出来。"要是这铁疙瘩突然罢工,咱们这11万吨的大家伙可就成海上棺材了!"旁边的战友打趣道,可谁都知道这不是玩笑。
地球另一端的江南造船厂里,一群工程师正围着"福建舰"的电磁弹射系统数据争论不休。老张盯着屏幕上的参数,额头上的皱纹能夹死蚊子。"老美说咱们这是山寨货?让他们来看看,谁家的弹射器故障率更低!"他猛地拍了下桌子,把旁边的小年轻吓了一跳。这艘八万吨的大家伙可是他们的心头肉,从钢板切割到下水舾装,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。
说起航母,老美的家底确实厚实。十艘"尼米兹"级在各大洋晃悠,每艘都能搭载九十多架战机,比不少国家的空军还阔气。可这些老姑娘们岁数都不小了,最年轻的也服役二十多年。维修兵们私下抱怨:"修这玩意儿比伺候丈母娘还费劲,动不动就闹脾气。"最新的"福特"级倒是年轻力壮,可那套电磁弹射系统活像个娇气的大小姐,动不动就撂挑子。
时间倒回二十年前,中国海军还在为第一艘航母发愁。当那艘锈迹斑斑的"瓦良格"号被拖进大连港时,不少人都觉得这是花钱买了个铁疙瘩。老李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这艘半成品时的情景,船舱里积着水,甲板上长着草。"这玩意儿真能整成航母?"他心里直打鼓。谁能想到十几年后,这艘六万多吨的大家伙会在南海劈波斩浪。
英国人现在可就寒酸多了。两艘"伊丽莎白女王"级听着气派,可加起来还没一艘"尼米兹"能打。皇家海军的老兵们提起当年的辉煌就叹气:"祖上阔的时候,咱们可是有五十多艘航母,现在倒好,连直升机都得省着用。"法国人更惨,就一艘"戴高乐"号撑门面,还三天两头闹毛病。舰上的水兵们戏称它是"海上核电站",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港口里"发电"。
印度人倒是雄心勃勃,又是买二手又是自己造。可那艘"维克兰特"号从开工到服役折腾了十几年,下水时厕所管道还漏着水。美国顾问上舰参观时,被那股味儿熏得直捂鼻子:"这可比恒河水还带劲!"日本人更会玩,硬是把两艘"出云"级说成是直升机护卫舰。可明眼人都知道,能起降F-35B的"护卫舰",全世界也就他们家有。
泰国人那艘"查克里·纳吕贝"号就更逗了。说是航母,实际上常年停在港口当观光景点。水兵们闲得发慌,整天在甲板上钓鱼。去年还搞出个大笑话,有渔民开着渔船靠得太近,值班军官居然用高音喇叭喊:"别过来,我们这是军舰!"结果人家回了一句:"知道啊,我就是来看你们钓鱼的!"
巴西人那艘"圣保罗"号的结局就有点心酸了。这艘六十多岁的老舰最后被拖去拆解时,几个老船员站在码头上抹眼泪。他们记得这艘船当年多威风,现在却要变成废铁。"就像里约的贫民窟,曾经风光过,最后还是逃不过变成垃圾的命运。"老轮机长叹了口气,把帽子捏得变了形。
这些钢铁巨兽在海上漂着,背后都是人的故事。美国的航母兵在炫耀肌肉,中国的工程师在较劲技术,印度的水兵在跟漏水的管道搏斗。每一块钢板下面,都藏着无数人的汗水和眼泪。下次看到航母新闻时,不妨多想想这些铁疙瘩背后的人和事。毕竟再先进的武器,也是人造出来的,也得靠人来驾驭。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